更新时间:2025-10-03 04:02:31
90年代、社会转型、大波浪、丹宁喇叭裤、BP机、大哥大、红塔山、老白干、缝纫机、个体户,电视剧、还有邓丽君磁带的风靡,在浓烈的怀旧复古调中,交织着经济萌芽初期欲望野蛮生长的滋滋声,一张土猛土猛的时代画卷被电影徐徐打开。
瓜子花生卤鸡蛋、小推车、剥橘子、玻璃瓶汽水、聒噪大嗓门、过道站人凳下躺人、过节出门要抢票、抱包睡觉、内裤缝兜藏钱、脏兮兮、乱哄哄、龙蛇混杂、五花八门……《毕正名的证明》就是这样一个时代情境下的江湖片,好莱坞式的叙事,将奇人、奇事、奇技、奇趣,揉进了悬疑、警匪、爱情、特技等流行的商业元素,既有绮丽的爆点设计和搏斗情节,音乐、动作、光影、剪辑,有即时的爽感,穿插一些稀奇古怪又神秘兮兮的语言,科普又猎奇。
导演还构建了一个象征意义,绿皮火车就像那个时代的一个江湖,在没有监控慢车年代,藏在这样一个鲜活时代褶皱里的,就有一个热门偏行——扒手。在《毕正名的证明》里,它叫「荣门」。
「荣门」源自民俗「江湖黑话」的「暗八门」:金皮彩挂、横葛蓝荣——的「荣」,指小偷扒手贼这一门儿,在「荣门」里,老手叫「老荣」,菜鸟叫「小绺」。
出处1:风马雁雀四大门(骗术门)+金皮彩挂评团(tuǎn)调(diào调包)柳八小门,京津管小绺(xiáo liu)叫“老荣”(小偷)——评书大家连阔如先生《江湖丛谈》;
出处2:五花八门的八门,分“明八门”和“暗八门”,明八门包括“金皮彩挂评团调柳”,暗八门包括“风马雁雀横兰荣葛”——来源互联网。
电影开始有点《天下无贼》那味儿,一样的绿皮列车,一样行色匆匆赶火车的人,一样结伙刨食儿的扒手们,一样的江湖气混着烟火味儿,一样的奇技斗法,上一次在大荧幕看这样的高手过招,还是华仔和黎叔炫技剥鸡蛋、刀片鱼钩决生死、李冰冰斗篷偷诺基亚、刘若英吃鸭。。。掰手指一算,居然已是20多年前了。
绿皮火车上,正邪新老统统入局,与贼同行,在封闭空间上演猫鼠游戏,浓缩世相,我们用上帝视角观看那些有形无形的人和事。因为完全没有期待,所以都算得上惊喜。
故事主线是反扒,切入点是眼睛放光、腰板笔直、走路都正步带风的新人警察毕正明(王安宇),只当了一天反扒警的他被挑断脚筋变残疾。既要为民除害,又要报断腿之仇,居然开始拜师学艺当卧底。当毕正明的玻璃瓶汽水被火车上躺地上的男孩子喝掉,当他的学生证被与大白桃(张天爱)偷去,殊不知,所有人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偷偷转动了。
电影里的「荣门」等级森严,三横五纵,组织严密,分工详细,元老新锐互相制衡,内斗即隐秘又暴戾狠辣。荣门,是个江湖,是一种因世俗自成一体的方圆和规矩,由生存和权力连接构成的闲散组织。
这里,没有浪漫,只是生计。
这里,狼吃狼,冷不防。
看完电影,脑中回响着《茶馆》里老板王利发对算命先生唐铁嘴说的那句话:「既落江湖内,便是薄命人。」
那时候小偷代表着社会上的一群边缘人,他们深陷贫困里,因为要活下去才不得不去偷东西,他们的这种行为社会不认可。
如果说江湖是成人的童话,那这个真实的江湖就是真实的人生百态,而真实生活往往丑陋又残酷。他们困在「江湖」里。
大白桃(张天爱):人在江湖,身不由己。
大白桃有勇气、正义感、重情义,有侠气,划破手指,咬紧牙关,绞尽脑汁,费尽心思,保护同伴,只是为了收获一些可怜的口食和转瞬即逝的享受。浪子回头,改邪归正,但就如徐克版《东方不败》里,任我行敲打想金盆洗手的令狐冲:「有人就有恩怨,有恩怨就有江湖,人就是江湖,你怎么退出?」
花手(王彦霖):这个世界欠我的,就是这样。
花手像疯狗一样的对周围一切愤愤不平,他诅咒命运。
他狠,因为他恨。
他认为这个世界不公,他认为失去的东西多得数不清,他像个小孩一样渴望别人的认可,他疯狂的想夺回失去的一切,而且这种情况将会永远持续下去。他在面对传他手艺的师父,救命恩人的时候,我想,他也有过挣扎,但就像法国导演罗伯特·布列松的电影《扒手》(Le Doulos)里,审讯时警察问他:「难道你就没有信仰吗?」,他回答:「我信上帝,但只有三分钟。」
在佛教中「贼」指烦恼,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、恶见,六个根本烦恼即心魔。我为贼,贼即我(来源:体佛法师),花手如「贼」的一个象征符号,他困在自己打造的江湖里。
四爷(冯兵):说你又不听,听又不懂,懂又不做,做又做错,错又不认,认又不改,改又不服,不服也不说。
曼姐(孔令美):出来混,迟早是要还的。
少爷(邬家楷):别说我不给你机会。
江米条(石云鹏)和二宝:被贼(人贩子)偷走的人生。
连阔如先生在《江湖丛谈》里,对这样的「江湖」作过更为现实和精确的定义:即行当、行规、奇人奇事,用切口行话保证「江湖」隐于市。江湖始于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的一句话「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,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。」与主流社会的剥离与对位,江湖被排除在权利中心之外,江湖人则是下九流的底层人民,为了生存,道德界限模糊。
江湖由此成为今天世俗理解的江湖。
而毕正名(王安宇)躬身入局:少时只道塾中词,懂时已是江湖人。
贾樟柯在《江湖儿女》采访曾谈过,「江湖」二字几乎无法翻译(兼具信达雅),最后译为《Ash is Purest White》~至纯火山灰。
毕竟在汉语的意境里,江湖,可以是:
「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,有恩怨就会有江湖,人就是江湖。」——《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》;
「越漂亮的女人越会骗人」——《倚天屠龙记》;
「江湖里卧虎藏龙,人心里何尝不是?刀剑里藏凶,人情里何尝不是?」——《卧虎藏龙》
「知不知道饮酒和饮水有什么区别?酒越饮越暖,水越喝越寒。」——《东邪西毒》
「终是人间留不住,少年以身还江湖;去去重去去,来时是来时;剑犹在,人难回。一念心清净,处处莲花开。」——《莲花楼》
「江湖不是打打杀杀,江湖是人情世故。」——《少帅》李雪健老师台词
江湖,还可以是:
「十步杀一人,千里不留行。事了拂衣去,深藏身与名」的豪纵与淡泊。——李白《侠客行》;
「度尽劫波兄弟在,相逢一笑泯恩仇」的权衡与豁达。——鲁迅《题三义塔》;
「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。八百里分麾下炙,五十弦翻塞外声。沙场秋点兵」的豪迈与侠气。——大宋第一蛊惑仔辛弃疾《破阵子·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》;
「会挽雕弓如满月,西北望,射天狼」的家国情怀和豪气。——苏轼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;
江湖,也可以是:
「正道之始,必先正名」,人就是要光明正大的活着。——《毕正名的证明》。
一个追光的人,敢拼、敢冲,不回头,不妥协,对反扒警察和小偷门派的一次独特侧写,这是正义的一种证明。
小偷的消失,是社会进步的标志,是经济发展、科技进步和基层治理共同作用的结果。这个曾经「辉煌」的江湖行当,随着时代的变迁走向历史,成为影视剧的题材,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,这是时代进步的一种证明。
电影可以有尾声,但江湖的故事还在继续。学校寝室是江湖、办公室职场是江湖、互联网上是江湖;学长对老师卑躬屈膝,对学弟作威作福,公司团建打擦边球,酒桌饭局的觥筹交错,开会时的互联网黑话。。。都是江湖。江湖就是人情世故,人,就是江湖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下一篇:表演无关道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