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2025-10-03 04:02:57
最开始,我一直有一个不敢在网络上轻易提起的人。人们最恶毒的言语诽谤他但又忍不住窥探他,用最炽热的目光追随他却又用舆论的火舌吞噬他。而在这场旷日持久的灼烧里,我看到了两个人。
肖战是如此
藏海亦是如此。
人们总爱看快意恩仇侠义江湖的故事,仿佛正义终将降临,罪恶终将伏诛。
稚奴本可以成为一个彻底的复仇工具,在观众的喝彩中手刃仇敌大仇得报。
但肖战给了他更复杂的灵魂:火场里仰视平津侯时,那双眼睛里盛着的是真实的担忧,而转瞬之间又是不可遏制的寒意。终局设计赵秉文时,在俯视视角下的最后一声恩公也显露出人性的褶皱和立体,这种矛盾,是对人性最真诚的致敬。
爱和恨并不是对立的,爱和不爱才是,很多时候,人性的诸多情感都会同时纠缠,反复倾轧。
肖战演出了这种“不彻底”。
于是藏海活了。他不是复仇符号,而是一个被命运碾碎又被迫重组的人。
稚奴的仇恨,是从至亲的血里长出来的。他学会算计、学会狠厉、学会步步为营搅弄风云,学会把柔软紧紧藏匿,直到最后,连眼泪都成了奢侈品。
可是权力机器依旧运转,新的平津侯会崛起,新的狗剩会死去。那些“慷慨赴死”的少年,在宏大的叙事里,不过是史书上轻描淡写的一笔。
天地不仁,以众生为刍狗。
而藏海,只是其中一个终于学会嘶吼的祭品。
但这部剧最珍贵的地方,恰恰在于未止步于绝望。
复仇底色是悲沉的,但是被倾注爱的童年让稚奴充满善良真情。也会害怕会无助会流泪,会因为实战不足而被骗。这才是真实啊这才能反衬复仇对于一个人残忍的改造。
它给了藏海一盏灯——香暗荼。 他们的相遇不在花前月下,而在中元夜,孤魂野鬼的节日。
仇恨如同一把双刃剑,一面切割着仇人的咽喉,一边也在割裂着复仇者的灵魂。
她不是来救他的,她只是让他想起,这世上除了恨,还有别的活着的方式。如果一直燃烧恨意才能活下去,那一辈子也太苦了。
香暗荼流泪时,想的是“造一千座一万座枕楼,给他人容身之所”。这不是高高在上的施舍,而是深知流离之苦后的选择。而藏海在漫长的复仇里,几乎忘了自己也曾有过这样的温度。
莎士比亚用死亡终结哈姆雷特的痛苦,契诃夫用幻灭为三姐妹画上句点,而藏海传给出了更东方式的答案,稚奴的结局——是“活着”。
不是欢天喜地的活着,不是毫无阴影的活着,而是带着未愈的伤疤、带着那些深夜造访的旧梦、带着未冷的恨意与未熄的温柔,继续往前走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上一篇:爱与如何爱
下一篇:每个人都想活下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