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2025-10-02 04:03:59
一直对《志愿军3》充满期待。概因前期宣传一直都是围着林月明(宋佳)、李晓(张子枫)两人,以至于产生一种翻译团要搞大事的错觉!谁成想,宋佳不过是一个宣传的噱头!预告片就是她所有的高光时刻!
必须承认,抗美援朝是宏大叙事!前后持续三年多时间,投入大量的人力、物力,单参与的兵种就有步兵、炮兵、通信兵、医疗兵、工兵、装甲兵等。每个兵种都有感人的故事,催人泪下的瞬间。还发生了上甘岭战役、金城战役等大大小小无数次战役,很多人永远地留在这片土地上,再也没能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。其中可以讲述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!
这就对导演、编剧以及整个创作团队提出极高的要求!必须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讲好一个故事,既符合真实的历史,也要凸显出艺术创作性来!最关键的问题在于,呈现哪些故事,舍弃哪些故事?重点刻画哪些人,怎样来塑造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来。想想都觉得很难!
导演的做法是用李晓来穿起来整个故事!她既是参与者,也是见证者。她看着父亲和哥哥离开她去往前线,一家人在铁原重聚,短暂相见却成为最后的记忆,她先后失去了父亲李默尹和哥哥李晓!就在电话的那头,她的哥哥流干了身体里的血,永远地闭上了眼睛!然后,她就一直在失去!三连副连长孙醒、排长姚庆祥、亦师亦友林月明。
当然,不独李晓,所有人都在经历着失去!他们失去了并肩作战的战友!运送物资的赵安南、舍身堵住枪眼的黄继光、不顾危险主动为战士吸痰的护士张娟,他们是英勇无敌的战士,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舍生取义!战士们没来得及消化掉心里的悲伤,就要马上捡起掉在地上的枪,打起精神冲着敌人而去!永远雄赳赳,永远保持热血!感谢这群可敬可爱的人,才有今天的和平生活!
印象最深刻的当属黄继光!虽然早早就从教科书里知道他的结局,但看着周政杰的演绎还是觉得很感动,眼眶不由湿润了!他看着有点不打眼,尤其是在一群穿着打扮几乎一模一样的战士当中,几乎很难注意到他。但他睁着那双黑黢黢的眼睛,直勾勾盯着敌人的碉堡,暗暗下定决心时,整个人都散发出一种不一样的气场来。他看着碉堡里的机关枪一片又一片地扫射到他的战友,将他的战友打倒在地时,他再也无法忍受了。这种决心给他增加了很多力量,驱使他快步向碉堡走去!这段路不长但很难走!但再难走也挡不住有心人!黄继光他以身饲虎,用自己挡住了枪眼,给自己的战友争取了一点机会!机关枪打在他身上,却痛在所有人心上!黄继光最后躺在地上那一幕简直神了,满脸伤痕,还有充血的眼睛,止也止不住的血,所有的妆容都非常贴合此情此景!这也是全场抽泣声最多的一幕!眼眶红红!心内酸涩!为英雄黄继光!你的名字确实被所有人记住了,写在教科书里代代相传,永志不忘!
人物弧光最完整的角色当属张孝文了!他的成长有目共睹!刚出场时候总是嬉皮笑脸地,没个正形儿!就连在战场上也是偷奸耍滑,明明没有受伤却让孙醒背着他逃离炮火纷飞的战场!但孙醒的死亡点醒了他,他的内在人格慢慢觉醒了!当炮兵连的领导问他想干什么时,张孝文的回答非常朴实!他说,我只想修好坏掉的坦克,只想能在战场上为我的战友贡献更多力量。后来,他的确做到了!虽没有如愿以偿当上驾驶员,但张孝文的维修兵也做的很好!甚至成为了排长,在关键时候和吴本正配合着把敌人的坦克逼下水!他真真正正意识到了战士的使命和荣誉感!最动容的当属他领奖时的发言,一如刚进炮兵连时那样朴实无华却很感动人。他坦诚地说了自己和张孝文的重名,诚恳地请求颁发荣誉奖章时叫两次他的名字,一个是他,一个是已经死去的张孝文,也是吴本正一直以为他是的那个人。吴昊宸(应勤/萧元启)的演技很自然,前后的反差表现地很好!
李晓当然也有成长!她刚来翻译队时候一直都带着情绪,想要去前线为父兄报仇,故而既不想呆在后方搞翻译工作,也不愿意配合用石头摆和平鸽的造型,言而总之就是抗拒情绪满满。特别能理解她!明明他们杀死了李想杀死了李默尹杀死了很多我们的战士,他们应该为自己的罪恶付出血的代价,怎么还有脸坐在谈判桌上!我们怎么还要摆出和平鸽来欢迎他们!我们手里的石头应该用来捍卫自己应该用来复仇,而不是用作和平、用作欢迎的装饰品。李晓的脸上充满倔强,满是不服气!她不仅是李晓,还是无数个和她一样失去家人的战士!她们期待和平,却从未忘记伤痛!后来,她慢慢替代林月明坐在谈判桌上!这个美方代表眼中的“little girl”却有最强硬的态度,毫不犹豫说出“no”来,沉着脸对他们说出”GET OUT”来。从前,她观察并仰望着林月明,后来她变成了新的“林月明”!小姑娘长大了,学会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了!
但李晓身上有个最大问题在于她很多次都露出笑容来。她经历了什么,短短几个月内失去父亲,失去哥哥,又失去两个好朋友,失去林月明,一直在失去!更别提,大环境下战争的艰苦卓绝!大家应该总体是比较悲伤的,不是不能苦中作乐,但有些场景明明不合适,譬如李晓接到有一个连的敌人可能偷袭等等场景,不合时宜,但李晓还是轻笑出来!有点莫名其妙,有点不理解。私心觉得处理地很不好!
但不得不夸的是张子枫的哭戏!妹妹的眼泪真叫人心疼啊!一提到爸爸,一提到哥哥,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般!小小的脸上全是眼泪,叫人肝都颤了!
与张子枫形成对比的是肖央(赵安南)!他们俩人完全是两种演法!如果说张子枫是外露的悲伤,那肖央作为有泪不轻弹的男儿,悲伤就更加含蓄更加深沉。当听到战友牺牲的消息时,他什么都没说,只是沉着脸唱起了还乡歌!是啊,回不去的故乡是他们的念想,是他们的支柱。可是,他们还没回到故乡就死了!赵安南啊赵安南,嘴上说着不干了不干了要回家养老去,结果遇到事情他冲地最快!一瘸一拐地飞奔着去车上找扳手,解了火车轨道的燃眉之急!
有点遗憾的角色是林月明!林月明是那种典型性中国人,隐忍而坚定!认准了目标便坚持不懈,完全不顾惜自己的身体,哪怕痛到直冒冷汗也坚持到谈判结束!点燃的那只烟是她给自己设置的舒适圈。是烟,却也是止痛药,让她可以短暂地从身体的疼痛中抽离出来。这也是我觉得导演很进步的地方,他给了林月明和李克农他们一样的权利,坐在桌上发表自己的意见,自然而然地拿起旁人递过来的烟!唯一的问题是林月明的角色有点平,可发挥空间十分有限!可能因为谈判桌并不是主战场吧!没看到想象中林月明在谈判桌上大杀四方!
当然,还有很多可爱的人!比如坚持不拔枪不反抗的“和平战士”姚庆祥,比如忍住心中怒火不在中立区开枪的孙醒,比如用手扶住扳手确保行进的火车绝不会走偏的史光明,比如主动请缨要帮战士吸去毒痰的张娟等等!他们都叫人觉得十分感动,尤其是那种下意识之下为国为民的举动!可敬可爱!所以电影最后的闪回,让所有死去的人,李默尹、李想、张孝恒、孙醒、姚庆祥、赵安南、张娟等人重新出现在所有人面前时,才这样触动!
感动当然有,但黄继光等人的事迹,我们从小听到大,真的在大屏幕上看到又怎么会不感动呢!很难不敢动!再铁石心肠的人看到他们的奉献主义精神,为国为家为战友牺牲自我的精神,都会感动到要流泪,都会无比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!也会更加警醒,弱国无外交,以前是,现在更是!所以更要努力,以前有你,现在有我,强国梦一直在我们心中!
但确实有不满足!以为的谈判大场面实则有点像走过场,以为林月明要肩挑重担,结果翻译队的工作也只是草草了事!什么一晚上翻译完6000多页的文字,即便在今天AI工具很普及的情况下,也是一大壮举,但这样的事情显然不是刻画的重点!翻译队的灵魂人物林月明、李晓也都没表现出特别高光特别燃的一面!所以,导演前期打出的女性主义牌也就只是打了个幌子而已!演员表里很期待的唐国强(毛泽东)、刘劲(周恩来)等老艺术家也根本没有出场,却设置了微醺闫掌柜(闫妮)本色出演,说了句“二球”这样莫名其妙的台词!喜欢闫妮,但她的演绎着实有点出戏!最关键的是,一直在期待一种更好的表达方式,能让我对黄继光等英雄人物产生超出课本表达的那种浓烈情感!这也是电影这种表达方式应该做到的,否则不就仅仅是沾了题材的光了么!!
THE END.
国庆档电影延伸阅读||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